(So:農地如果就是農民的事情,反而簡單了。上世紀的家庭承包經營,是個難得的“參照物”,解釋了為什么解放農村力,事關經濟全局。這是市縣領導參閱的642文章。)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趨勢下,中國經濟向何處去?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都出現問題。
一是出口不可能無止境高速增長。中國的工業產品出口總量大,沖擊世界。發達國家保護本國產業,制造業回流;發展中國家與我國形成同質化競爭;中國工業產品嚴重過剩,以低價戰略進軍世界,對世界產業形成巨大沖擊,貿易摩擦不可避免。而且中國人口紅利消耗完畢,資源環境的制約顯現,我們未來靠什么?服務業還處于初級水平,出口競爭力不強。小農經濟的農業,更無力與世界農業巨頭同臺競爭。
二是投資增長潛力有限。上屆政府的4萬億投資,廣受爭議,客觀上留下一些后遺癥。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財政;城市中產階級缺乏投資渠道,囤積房產,刺激房地產業暴利;銀行推波逐浪,推動房價一浪高過一浪。這種局面發展下去,終會造成泡沫破裂,引發全國性的經濟衰退。
三是農村消費無法啟動。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但農民最大的資產——土地,因無法變現,無法進入資本市場,有產形同無產。國家通過家電下鄉、農產品補貼、新農村建設等政策,力圖啟動農村投資和消費市場,但收效不大。
而且我們擔心政府負擔太重,后繼乏力。增發紙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未來幾十年,潛力在農村,希望也在農村。但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靠政府補貼,拉動農村投資和消費,是舍本求末,勞而無功。根本的措施,就是土地資本化,啟動農村內在活力,引資本下鄉,助農民進城。
如果農村土地所有權國有、使用權私有,全盤皆活:
農民全部由無產者變成了有產者;
想進城的農民,有了進城的部分原始資本;
留在農村的,可以抵押土地,用來擴大農業生產,也可能不斷擴大自己的土地資本;
城市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有了新的投資渠道,有利于防止城市房價進一步快速上漲;
城市化加速與資本下鄉,有利于消化工業產品過剩,減少對出口的依賴;
農民進城,增加了農產品的商品消耗量,增加了農村人平資源量,使農業效益提升;
資本下鄉,有利于農業產業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能力有望提升;
土地國有,城市土地與農村土地同地同權,必將打破政府對土地建設市場的獨家壟斷,有利于平抑城市建設用地價格……
農村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改革,是當今中國必須面對、不容回避的基本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好,農村內生動力激活,農村投資市場和消費市場啟動,可以使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協調發展,城鄉聯動,相互促進。
形勢逼人,時不我待!
面向未來,我提出的建議是,通過立法形式,將土地集體所有制,全面轉變為土地國家所有制,將村民的集體土地承包權,全面轉變為國有土地使用權,用途不變,可以買賣、抵押、出租。
土地所有權國有,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本質體現,使憲法確定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最高原則,不受沖擊,也使全民公共利益得到保障。土地國家所有制,從法律層面,確定全民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不承認土地私有產權至高無上的權利。
土地國家所有制,使城鎮居民和農村村民的身份差別,從根本上消除,使城市土地和農村土地同地同權,有了法律基礎。土地國家所有制,從法律層面,保障了國家對土地用途的管制權、變更土地用途的國家收益權,同時保障了國家公益征地的“優先權”和“最終定價權”。
土地所有權國有的做法,有例可循。1903年,港英政府宣布除新界原居民所擁有的土地外,其它土地統稱為“官地”,最終所有權歸英國王室所有,由港英政府代為管理。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后,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內的土地和自然資源屬于國家所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管理、使用、開發、出租或批給個人、法人或團體使用或開發,其收入全歸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支配”,從法律上確定了回歸后,香港土地的特區政府所有制形式。香港政府通過土地契約,將不同期限的土地使用權,批租給受讓人,土地的所有權不轉讓。
土地使用權私有,使農村土地有了清晰的產權、使廣大農民有了完整的物權,讓所有戶籍農民普遍受惠。對于中國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來說,土地使用權私有,就是讓他們擁有土地出讓的權利,使他們獲得一定的資本,更好的在城市立足;對于選擇在農村生活的人來說,土地使用權私有使土地本身的價值升高,財產性收入增多,能夠抵押的資產增多,投資農業的能力增強,縮短了城鄉差距;
對于購買農村土地的城市中產階級來說,他們擁有了具備升值空間的財產性收入,能夠追求自己更寬廣的夢想,使社會結構更穩定。城鄉聯動,一舉多得。
贊美生命 共筑城市
200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