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大學生創業的得與失
(2008年9月24日參加女性大學生就業研討會的演講)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此次參加上海代表團來到貴校,論壇給我的題目是《女性創業的得與失》。我將從三個方面加以闡述,請在座的專家學者指正。 1.“得失”觀的哲學意義 2.當代女性創業所“得”到的依據 3.“得失”觀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得與失”觀的哲學意義 “得”與“失”,普遍存在于事物運動的矛盾中,“得”與“失”是事物矛盾中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的兩個方面,它在人生各個階段有著不同組合和表現。 具體人的“得失”觀決定了每個人對具體階段的“得”與“失”的認識水平和判斷力。能否清醒地認識和正確地處理人生的“得與失”,是對一個人是否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考驗。 從女性創業的角度來剖析“得與失”,是把女性的“得與失”放在社會學的層面加以分析的討論;是從人的社會化過程、家庭婚姻等角度討論的課題。
二、當代女性創業所“得”到的依據 大學生就業難,大學女生就業更難,這也是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于是,鼓勵大學生創業,理所當然地被提到了社會管理的日程表上,成了一個時髦的口號。從雙向擇業到鼓勵創業,這是我國高等院校畢業生進入社會就業史上一次質的飛躍。 然而,真正實現大學女生創業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是社會女性創業難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一個長期存在、急待于解決的社會認知問題。 解決社會認知問題,必須從它與社會的各個相關因素的聯系中尋找答案,首要的是要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即提高社會群體,包括女性,尤其是女大學生,對于女性創業的“得與失”的認識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如能準確地判斷女性創業的得與失,對于提高女性的創業能動性和豐富人生世界的精彩程度,尤其是對于目前正在高校就讀的大學女生具有啟蒙意義。 下面,我們列舉一些調查結論,來證明當代女性創業是得大于失的結論。 據上海市婦聯辦公室、上海大學婦女研究中心對20%碩士、博士學歷,56%大學本科,21%大專學歷的1008位中年女性的社會群體調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女性創業大有所得的結論得到了以下數據的支持和肯定: 1.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女性改變自身地位的機會增多,有54.8%的人更換1至3次工作,有21.7%的人更換3次以上。社會發展使女性在職場中成為重要的角色,有70%的人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滿意度普遍較高。 2. 女性在職業發展中,其成就感的獲得由注重外在榮譽形式轉變成實現自身價值。有65%的人認為能夠在社會中體現自我價值是最大的成就感。 3. 女性的人格魅力最主要的在于親和力(65.45%)、富有才干(36.43%)、誠實可信(36.23%)和有感染力(19.84%)。 4. 數據表明,被調查者認為上海女性有事業心,有能力,同時還有愛心.在過去一年中,有83.5%的人參加過各類學習培訓;有近85%的女性參加過捐款捐物和幫困助學以及其它捐助活動。 5. 幸福感比較強,從對幸福的感受來看,有31%的人認為自己的幸福來源于家庭生活的溫暖、親友的和睦。 6. 逐漸擺脫傳統性別觀念束縛,女性走出“小家庭”,獲得了與男性“同臺競技”的機會。一些優秀女性都是事業家庭雙豐收,打破了“為了事業必要犧牲家庭”的刻板印象。 我們再看國外的女性創業情況,據《新華日報》報道:據美國婦女商業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在美國,大約有540萬名婦女自己開公司,這個數目占美國所有企業的28%。女性工商企業在趕潮流方面更是“巾幗不讓須眉”,它們中有61%的公司涉足電子商務,超過了男性開辦的企業的55%的比例。女性創業獲利能力更強。婦女掌管的公司通常較小,發展緩慢,但是與其他一般公司相比,“死亡率”低、破產少。一般來說,女性董事長要比男子在改善職工工作條件和社會福利方面投入的資金多,更受社會歡迎。 由婦女領導的法國企業更有活力。調查表明,年營業額在1億—5億法郎之間的中型企業,由婦女領導的企業的平均收益率是所有企業平均收益率的3倍。我國國內女企業家創辦的企業和她們所管理的企業正在走出原始積累的階段,開始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依據對女企業家相關調查的結果顯示,在150萬女企業家所經營管理的企業中,虧損企業僅占5%,她們的獲利能力比一般企業都要好,這顯示了女企業家在思維方面的縝密性。 大腦左半球是管抽象思維活動的,大腦右半球是管形象性和運動性活動的。科學家認為,男人多半是左半球的人,女人多半是右半球的人。從大腦兩半球偏側功能的不同,我們可以看出,男子職業選擇傾向于抽象思維類職業,女子則傾向于形象思維類職業。女性天生的直覺、理解力、柔性、協調性決定其在管理層具有男性無法比擬的優勢與特長,從這個意義上說,女子更適合創業,自己當老板。 由此可見,女性創業所得到社會認可遠遠大于其所失去的部分。所以,鼓勵女性創業,鼓勵大學女生自主創業并不是天方夜談。
三、“得失”觀教育的幾點建議 我們建議的目標是:從源頭上盡量消化造成女性創業“失”的因素,最大化地追求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自我創業所獲“得”的成就。
首先,女性要克服心理障礙,開發創造性和自主性思維。
心理學認為,女性在事業上容易失敗,其心理因素占主導地位。許多女子內心都潛伏著心理障礙,最為常見的是以下四種:1.過分的優越感。從心理上看,男女對于成就的需求各不相同,策動男性追求成就的心理關鍵是“競爭”,女人的動機卻是“社會的接納”,而一些女子,尤其是漂亮的女人,從性別角度上,認為自己天生已有了被社會接納的資本,無須再費力去“競爭”了;2.成功會取代愛情。社會上有這樣一種現象,學歷越高,找對象越難,成功的女性后面往往不能站立一個堅強的男人。許多男人不喜歡“女強人”,因此許多女人深信:事業上的成就不僅會受到社會的排斥,而且會帶走夫妻間的愛。她們在事業中就不思進取;3.同性的嫉妒心理。女性不喜歡與人競爭,但在愛情上或在對待同行時卻“競爭意識”十足,可惜,這種競爭使她們浪費大量精力;4.延續心理太強。很多女性總是喜歡將注意力放在對原有的思維結果的理解和模仿上,思維的目的,只是為了延續已有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女性在模仿領域易出成績的主要原因,同樣也成為她們不善于創造性工作的最大心理障礙。 其次,女性要把握職業前期的應“得”,實現創業的初步目標。 社會學家把女性創業分為四個時期,21歲-26歲是職業前期;26歲-35歲是立業期;30歲-40歲是職業中期;50歲之后是職業后期。21歲-35歲屬于職業前期。有了好的開頭,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職業發展的前期堅持取長補短的原則。前期職業目標應當是:以積累為主,應該掌握知識,了解自己,養成良好的工作態度和習慣;結識對自己重要的人,不要把錢和權看得過重;不要期望一步到位;逐步增長專業技能、知識,并在某個領域形成優勢,找到自己的方向;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建立自己的支持網絡,樹立良好形象,提升崗位,獲得更大的收入;尋找適合的伴侶,處理工作與家庭的沖突。實現創業的初步目標。不要恐高、悲觀,應該化被動為主動。 第三,社會有義務為女性營造創業環境和必要條件
一是高中以上學校,尤其是高等學校應當開設女性創業的心理輔導課或者講座,聘請心理學家和社會女性創業的代表人物,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為女性學生疏導心理障礙,提供心理咨詢,健全女性心理,培養完善人格。 二是學校要有計劃地組織女性學生參觀訪問成功的女企業家和企業。了解自主創業成功的女企業家的創業歷程和心理歷程,結合典型案例,引導學生總結女性創業成功與失敗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三是要指導女性學生做好創業規劃,準確定位職業。定位首先就要了解自我,進行自我評估,即我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擁有什么。想要什么就是自身的價值觀、動機和興趣;我能做什么就是指個人的能力和興趣;我擁有什么,不僅包括內部資源,還包括外部資源。第二是核心競爭力。它包括知識、能力、經驗視角和職業素養,其中職業素養很重要,職員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都從這里來體現。第三是環境評估。從社會這個層面去競爭,不拘泥于周圍的小圈子。
選擇職業時,以核心競爭力的提高為主線,提高收益和效率,重點關注游戲規則和內心的認同感,關注阻力在哪里,同伴是誰,文化和管理方式如何等。 在這個開放、多元的時代,女性依然扮演著母親、妻子、女兒的社會角色,但是如何將角色中賦予創新的內涵,在不損害女性特質的基礎上使平等、獨立、自尊的創業女性成為可能,是個嚴肅的問題。社會學的理解是,一個人在社會分派角色發生顯著變化時,會產生“認同身份”危機,一種無根感,如果不在一定時期完成自我身份綜合、確定認同身份,就會陷入認同身份擴散狀態,出現各種癥狀。女性要做真正創業的主人,并承擔社會賦予你的角色義務,然后才有資格說幸福。所以,面對當代社會各種現實,女性創業的“得與失”啟蒙教育必須被重視。 謝謝大家! |
贊美生命 共筑城市
2002-2016